“靠山山会倒,靠海海会干,只有自己可靠。”从记事起,杨荣华的脑海中就植入了父亲的这句教诲。正是这个理念,杨荣华从不服输,善于分析、捕捉商机、敢闯敢干,总是在困境时胜利“突围”,在创业路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!
“靠山山会倒,靠海海会干,只有自己可靠。”从记事起,杨荣华的脑海中就植入了父亲的这句教诲。正是这个理念,杨荣华从不服输,善于分析、捕捉商机、敢闯敢干,总是在困境时胜利“突围”,在创业路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!
生在农村的杨荣华,给笔者的印象是个十分憨厚、老实本分的人,不像块当“老板”的料,可几句话下来,他敏锐的思维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那份精明干练,就让人另眼相看了。
走下教坛摆地摊
1979年杨荣华高中毕业,经百里挑一的考试,成了一名民办教师。杨荣华很珍惜这个机遇,工作勤奋加上钻劲十足,教学水平出众,很快成了学生、同事眼里的好老师。
教师当得好好的,怎么又到马路上去练摊?杨荣华憨笑着说:“穷则思变吧,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商海中打拼。”现在看来,杨荣华当初迈出这一步算是个英明的抉择,因为现在他在事业上已小有所成了。
杨荣华的父亲是跑供销的,深知商海的险恶,个站出来反对。老人家想,儿媳也是教书的,两个人端着“铁饭碗”,月月收入稳定,多好的小日子!真是做梦都没想过儿子会放下教鞭去摆地摊,他告诫杨荣华年轻人做事这么冲动,将来要吃苦头的。
说干就干,认准的事是劝不进的,这是杨荣华骨子里的性格。身边没人支持,手头几乎没有一点积蓄,在一片反对声中,杨荣华迈出了艰难的步。由于平日为人老实本分,人缘特好,杨荣华在当地很有口碑。听说他有“闯江湖”的想法,竟连当时的小学校长也非常支持,为他鼓气,还主动借给他1400元“本钱”。
杨荣华浑然不知商海的惊险,就这样一脚踏进去了。做老师和做生意,完全是两码事,他次“试水”就呛了一大口水。摆地摊时,他看看别人什么好销就急着去进什么,结果,总是比别人慢一拍。
洪水期间供不应求的雨靴、工矿靴,等到了他手中就成了“压手货”,因为他还在进货时,洪水就已退了,只好亏本大甩卖。一看这个不行,杨荣华又忙不迭地换做食品生意,在萧山崇化小商品市场里摆摊,又换到洄澜市场做,可生意一直没有起色,手头上借来的“本钱”一大半就这样交了“学费”。
杨荣华急呀,眼瞅着要过年了,他赶到义乌去进了饼干、蜜饯等小食品,本想捞些本钱回来,不曾想进货价比别人高出一大截,根本没有竞争力,又一次血本无归。进,手头旧债未还又要举新债;退,从此被人看轻无缘生意场。
桶金掘到手
原来生意是这么难做呀,杨荣华心里有点发毛了。但个性倔犟、从不服输的杨荣华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,壮着胆子借了2600元的高利贷,七拼八凑地筹了3000多元再度出击,这回可真是背水一战了。
杨荣华总结了过去的失败,开始了细致的市场调研,他发现市面上大白兔奶糖十分俏销,可自己无从进货。天无绝人之路!正当杨荣华不知从何“入门”之时,一位昔日同窗好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。这位同学当时是萧山阿牛奶糖的生产厂长,这个奶糖的口感和质量相当好,只是没啥名气,价格上自然很有优势。可平日里“阿牛”奶糖只进大商店和供销社,好友见杨荣华开口了,就答应给他发点货试试。这一试,从此改变了杨荣华的创业命运!
好友一下子给杨荣华拉来了58箱货,卖完了再结货款。“阿牛”糖虽比当时俏销的大白兔奶糖每斤便宜2元,因没有名气一直不太畅销。何不拆开一包让大家先尝后买?杨荣华在摊位上将糖果一摊,扯起嗓门连连吆喝,生意果然好起来了。有位开小店的老人批去了包,只一天就零卖完了,此后老人来批的量也越来越大。四周开小店的人见老人生意这么好,就开始四处打听这“阿牛”奶糖是从哪儿进的。不久,杨荣华摊前天天人潮涌动,货是一车接一车地发进来。
1992年萧山商业城开业时,杨荣华就进去了,成了当时商城内屈指可数的“万元户”。有了更好的平台后,杨荣华迅速扩大了糖果经销的品种,把喜糖这个业务做强做大。起先杨荣华还要不断跑义乌,后来批发商对他相当放心,只要他一个电话,对方马上就会将货发过来。
杨荣华的资金积攒得很快,他果断地将“桶金”分篮放置。1993年9月,抽出4万元买了间萧山商业城的营业房,成了早一批购买摊位的经营户。
多项经营抢先机
糖果生意并没有一直红火下去,羽翼渐丰的杨荣华没有慌乱,糖果出现滞销后,他立马调转经营方向,做起桂圆、荔枝等干果生意。在难经营的两年里他仍赚到了一些钱。1995年时,干果货丰价廉,一些经营户因判断失误损失惨重,而杨荣华却早早地了解到了信息,避开了一次致命的“大亏损”。干果生意风险这么让人心惊肉跳的,杨荣华决定再改行。有没有一个保质期长、价格相对稳点的商品呢?他猛然想到了酒水。
经过一番细致调查后,杨荣华发现名酒一般情况下是“只涨不跌”的。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好酒、酒的代理商;开始销量不大不要紧,关键是要在消费者中树立好口碑。杨荣华理清思路后,就准备大干一场。1996年的假酒事件让震惊,白酒生意一下子难做了,因为正宗的白酒都被打上了一个大问号。再去凑这个热闹?杨荣华十分犹豫。好心的朋友提醒,何不去试试做红酒生意。
红酒生意当时在萧山市场虽很小,但杨荣华坚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、消费观念的转变,市场前景是看好的。他几经周折成了“威龙干红”在萧山的代理商,犹如贵人暗中相助,市面上俏的“王朝红葡萄酒”竟在这时断货近1个月,于是“威龙干红”的销量一发不可收拾了。
机遇来了,杨荣华带着几个伙计没日没夜地干,1车1400箱红酒,3天要销两车。虽然每箱只赚2元,杨荣华的口袋还是吹气球般鼓了起来。由于销售业绩出众,他成了“威龙”超过十年的合作伙伴。在当地出名了,“五粮醇”、“王朝”等酒商纷纷找上门。有人还看上了“杨荣华”这块牌子,劝他合伙销些质量差些或者干脆假冒的酒水,这样来钱更快些。杨荣华每次都严词拒绝。
创出品牌建好网
有了一定资金后,杨荣华开始在经营中大胆创新求变。因为,他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。2001年起,随着一些国外大超市相继开出后,酒水终端客户零售量大幅下降,他的批发生意受到了很大冲击。
超市这种业态这么受欢迎,何不转行开个超市?杨荣华脑子灵光一现,不久就开出了自己的酒水超市,里面突出红酒,然后兼顾白酒、黄酒,品种尽可能做到齐全,价格很公道,服务很周到……很多酒商都愿意与他合作,一个全部做品牌酒水的超市生意日渐火爆。
年销售额60多万元,小试牛刀后,杨荣华信心十足,他认为这是将来经营的主方向,于是放开胆子大干了。让人难以置信的是,杨荣华不断创造了多个酒水的新销售记录,还在短的时间内织就了一张销售配送网络,把酒水配送到了200多家商超、酒店。
从此,杨荣华实现了事业的新飞跃,2003年3月注册了杭州荣帆酒业有限公司,就在别人只知道做流通时,杨荣华先人一步做起了配送。“不要总跟别人,要让别人跟你。”杨荣华悟出了经商赚大钱的道理,并处处抢喝着头口水。
“利润只能来自商品的不断创新。”杨荣华说,做酒水生意要信息灵,善于“捕捉”、“分析”商机。只有建立信息网络,永远大众市场两三个月,这样才能喝到头口水。有了自己健全的配送网络,这笔无形资产怎么发挥价值?杨荣华自有妙计。
他受超市自创品牌的启发,自己精心设计了“映日红”(酒水)、“传雅”(日用品)等商标,并早早注册下来。“好鞍配好马”,在别人还没有意识到商标的大作用时,杨荣华已开始为自己的商标物色起“婆家”。四川五粮液酒厂为“映日红”量身打造了一款产品,如今销量相当不错。